首页 > 宏观 > 正文

故乡.张冬梅

2023-08-15 14:06:34来源:个人图书馆-新用户87582327

故乡 作者:张冬梅 北京的前门楼,二楼楼梯的入口处,一遍遍播放...

故乡

作者:张冬梅

北京的前门楼,二楼楼梯的入口处,一遍遍播放着李谷一老师深情演唱的《前门情丝大碗茶》。那带着京韵的唱词、唱腔生生缠绕住我的脚步,直听得我泪眼婆娑,一腔情丝千回百转。那不仅仅是一首好听的歌,还是天涯游子思乡的情。


(资料图片)

只要前门还在,只要故宫还在,游子的情感就有枝可栖。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是一个社会飞速发展、人口流动性空前频繁的时代,人人都像可以随时移栽的盆景。拎包走天涯似乎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故乡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回眸,只要想回家,随时可以成行。

但是,我们毕竟是根植于故乡泥土中的一棵大树。无论天空如何变化,枝叶如何繁茂,我们的根始终在故乡那里。供给我们外出伸展的动力来自那里。那雨后泥泞的土路,那院墙外开花的国槐,那墙角自在生长的野草,那“咯咯嗒嗒”邀功的母鸡,木桩旁卧着反刍的老黄牛,见到生人“汪汪”狂吠的黑狗,坑塘里游来游去的小鸭……,在我的记忆里反复描摹,继而定格成永恒的图画。这幅图画,才是我的家乡,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故乡的父母好像永远年轻。母亲亲手做的衬衫,每一根线都是母亲手中洁白的棉棒,在堂屋纺棉花的车上,被纺成悠长的棉线,在门前的线桩上经好,在缸里染色,又在农家古老的织布机上,在日与夜的交替中,在梭子来回的穿梭中织成布匹。经过精心的裁剪,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针缝成家里人身上的衣裳。

父亲的身影是永远的绿军装,瘦而且精神,带着些他乡的气息,深深地吸引着故乡的父老乡亲,只要父亲在家,家里永远是高朋满座,谈笑风生。想起故乡,就想起家乡堂屋里弥漫的烟叶味道。

故乡的人们往往是一姓一族结伴而居。出门时遇到的都是自家门里的婶子大娘,叔伯兄弟,他们亲切地叫着孩子的小名,人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隐私可言,相互间又有着生活中的磕磕绊绊,恩恩怨怨,在平淡的日子里酝酿成了一场场争吵,打闹。整个村庄都跟着沸腾了,如同看一场超级偶像剧,为亘古不变的村庄留下久远的传说。成为村头柳树下、井沿边上相逢的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故乡的四季分明,当小草芽开始萌动,野外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柳枝泛青的时候,村子里一天到晚响着柳笛儿或短促、或悠扬的笛声;麦收前后,大人小孩都在地里,心急如焚而又满怀希望,等到一个个麦秸垛堆起来,家家的孩子都在大人的呼喊声中,顶着如银般皎洁的白月光回家。至今我还记得柳笛含在口中的滋味,记得那无垠的月光,月光下妈妈翘首期盼的模样。

四十年过去了,故乡美了,富了,家乡亲人的日子好过了。故乡在我心底依然那么亲切,又似乎变得遥远,再也不是儿时的模样。家家盖起了气派的楼房,现代化的设施一步步走进村里,可我的记忆却无处栖息。

村里的国槐犹在吗?村口恣意开放的野花开了吗?咯咯下蛋的母鸡是否又在抱窝......

壹点号 秋枫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4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