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购物 > 正文

如何才能有效拉动内需?可以再接地气一点

2020-07-20 10:55:00来源:中国经营网

最初,消费券由政府主导,后来一些地方政府尝试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引入企业力量。据券商研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约80个省、市、区(

2.玩法

消费券的“玩法”

最初,消费券由政府主导,通过支付平台向消费者发放消费券,支付平台只是“连接器”和“平台”。根据支付宝和微信提供的数据显示,二者发放及将要发放的消费券总额均超过100亿元。5月底,消费券进入了第二阶段,一些地方政府尝试“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引入企业力量。

以北京为例,从6月6日开始,北京市全面启动发放电子消费券,首批300万张北京消费券在京东APP发放。按照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的说法,电子消费券按照“政府补一点、平台贴一点、企业让一点”的原则,形成多方参与下的乘数效应。

根据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研究,目前所有平台均采用了线上发放方式,其中 33 个城市采取纯线上模式,还有 3 个城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在通过线上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的同时,也发放现金券。目前仅采用支付宝方式发放的城市有 10 个,占比约 27.8%;仅采用微信发放的有 7 个,占比19.4%;仅采用美团发放的城市有 3 个,占比 8.3%;有 9 个城市采取了多平台发放,占比为 25%。

该研究认为,通过线上发放消费券有很多优势。例如,通过线上发放有利于将优惠精准投放到个体用户,并可以实时监测消费券的使用情况;政府可以及时准确估计消费券的政策效果,同时也可以保证商户核销消费券、申请补贴的真实性,减少行政沟通成本。但是,纯线上发放消费券也存在劣势,就是如果家庭没有相应电子产品或者平台的APP, 或者没有相应覆盖网络,就无法领取消费券获得相应福利。这就意味着不少低收入家庭领取消费券的门槛相对较高。

在获取消费券的方式上,消费者可以通过抢券、摇号和抽奖的方式获取消费券。上述研究显示,抢券为主要发放方式,共有 24 个城市采取这一模式,占比 66.7%;以摇号或抽奖方式领取消费券的有 7 个城市,占比 19.4%,其余暂未明确表示领取方式。有多轮消费券发放批次的城市往往还会规定首轮未抽中消费券的消费者可报名第二次抽奖,以及前一轮未领取完的额度会转到下一轮继续抽取。

而在记者回收到的203份问卷中,被问及“在消费券总额一定的情况下,下列消费券派发方式您更偏向哪种”时,34.98%的人回答,更倾向于“消费券数量较少,但面值较大:满100-60元、满50-30元和满30-10元”。

记者总结发现,全国范围内的消费券虽然形式不尽相同,但其设计思路大体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大多数消费券均需消费满一定数量方可使用,且多为部分抵扣,仅少数消费券可全额抵扣,意在使地方政府仅动用少量资金即可撬动更多的销售额,发挥消费券的杠杆作用。第二,有使用期限。各消费券使用时间从1个星期到1个月不等,意在刺激消费者领券后尽快消费,力促政策效果尽快显现。

“我们现在基本上是靠抢红包的形式,北京就是你到京东自己去抢。我想比较好的一个办法还是抽签,抽中了一次的人下次就不抽了,如果你抽了三四回,基本上大家就都抽到了,这是一个比较公平的办法。”姚洋称,因为消费券主要是惠及中产阶级,应该有广度性,否则就会谁的时间多谁就抢得多,可能会出现大家为了抢这个消费券,像到网上去 “打架”,和抽签相比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在记者回收到的203份问卷当中,50.74%的人认为消费券的有效期太短,31.03%的人因为这一原因没有使用消费券,64.53%的人认为不应该指定消费,因为会限制消费。43.35%的人因为“参与人数多,自己领到的机会不大”而不参与申领消费券。

“不去了!反正也抢不到,服务器又宕机,体验不好”,在被问及新一轮消费券开抢时是否还会参与,杭州白领梅女士如是回答记者。梅女士说,自己在支付宝上抢了好几次线下消费券,均以失败告终,页面显示“活动太火爆,请稍后再试”。根据她当时的截图,杭州的消费券支持全城实体店消费,满40元可免10元。

北京白领王女士在支付宝首页抢到了朝阳区的消费券,但她觉得由于限制过多,将消费券转化为实际消费的动力很低。“我看了一下,要不然就是距离太远,要不然就是指定的品牌我不感兴趣,要是能像优惠券似的,结款抵消就好了。”王女士觉得,“发消费券主要还是让大家用起来,门槛设那么多,就没什么兴趣了。我是那种购物时比较希望简单省事的,想到什么就直接买了,如果有优惠就正好用了,不希望在上面花太多时间,也很少会因为满300减30这种优惠凑单。”

根据上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报告,影响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当地的经济基本面。截至 4 月 18 日,各大城市消费券发放总额达 57.4 亿元,并且各地发放力度有较大差异。其中杭州发放消费券的力度最大,共计划发放人民币 16.8 亿元,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计划发放金额较大, 如温州(6 亿)、青岛(3.6 亿) 和南京(3.18亿),计划发放总额均达到或超过 3 亿元。在中部地区,郑州计划发放金额 4 亿元; 疫情严重的武汉计划发放金额达 5 亿元。此外,在西部地区,四川的南充、绵阳、德阳地区对发放消费券态度较为积极,总发放额为 3 亿元。

3. 漏洞

存在“隐忧”的消费券

从今年3 月中旬开始,“消费券”开始频频出现在新闻头条当中。搜索百度指数发现,在3月12日之前,消费券被新闻头条提及的次数寥寥。5月8日,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就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初步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190多亿元的消费券。这些“促消”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聚焦人气、增强信心、提振消费的目标。

根据商务部监测,截至6月1日,零售各业态限额以上企业复工率超过95%,5月下旬,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5月中旬增长4.8%。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5月份零售业、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55%以上,其中,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在50%的荣枯线以上,餐饮业连续两个月在荣枯线以上,显示消费市场保持回暖复苏的良好态势。”

不过,本用来改善民生的消费券也存在隐忧。记者打开二手物品交易平台闲鱼发现,浙江金华满5000元减500元家电消费券以250元的价格出售,广州市2元、10元、50元的满减消费券以20元的价格打包出售,优惠部分由政府买单的消费券被羊毛党无成本“套现”。

江苏南通的徐先生自认为是工薪阶层,他说,他虽然抢到了三张餐饮类的消费券,但一张都没用。他觉得使用门槛太高,而且对他而言不是必要的花费。“如果提供日用品的消费券,我或许会为了省50块钱多买点囤起来,但手里的消费券限时、限消费范围,本来经历了疫情经济状况就不好,我是不会为了省50元去吃一顿200元的饭的。”

根据记者发放的问卷,针对消费券套现的情况,有67.49%的人持支持或“无所谓”态度。有消费者直言,对于那种满5000减500的消费券,宁可换成200元现金。“我缺的不是那500,而是那500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撰文指出,消费券的发放缺乏监管机制,容易滋生乱象影响社会公平。很多地方只是跟风、形式化的发放消费券,象征性的发放面值小、限制多的消费券,这既可能会让消费券成了部分人专享福利,也会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在消费券实际发放过程中有的人一张都抢不到,有的人却利用漏洞哄抢多张进行套现,形成资源浪费、社会成本增加等问题,无法改善最需要消费券扶持的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状况。为了更好的释放消费活力,需要进一步优化消费券的设计机制,做到规范、精准发放,例如消费券发放应尽量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倾斜、向非耐用型、替代效应较低的消费品倾斜等,并尽量选择多元发放渠道等等。

此外,根据《北京晚报》报道,有不少老人“望券兴叹”。有商场导购介绍,不会使用消费券的中老年市民不在少数。首批北京消费券通过京东APP发放,有些老人卡在了软件的实名认证和刷脸环节上。从大数据显示的年龄结构来看,消费券的核销主力也是年轻人群体。首批在全国多个发放消费券的省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老人用券难的现象。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指出,本轮多地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预计短期促进效果明显,但长期更应关注居民收入对于消费的决定作用。由于满减形式高杠杆+线下消费重启,消费券短期内有望具备较大拉动效果,但从日本经验判断,短期效果仍可能是对后期消费的提前置换,长期效果会逐渐衰减,消费券对应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效应较低,更应关注居民收入提升对于消费的决定作用。

观察

消费券可以再接地气一点

除了宏观上的数字,记者更想知道,是哪些人在用消费券?他们用消费券的体验怎么样?还有哪些人出于什么原因无法使用消费券?于是记者以各地的消费券政策以及相关新闻报道为背景,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在记者的调查中,农村地区没听说过消费券的人占比最多,为33.3%;将月收入与是否用过消费券做交叉分析发现,月收入0-2000元没听说过消费券的人占比最多,为11.43%。在所有的样本中,“没听说过”以及“听说过,但是不抢”的人数共占53.7%。而在被问及为什么听说过但是不用时,有45.81%的人认为限制太多(距离远、指定商家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称,“消费券主要是惠及中产阶层”。记者看到,一些地区在发放消费券时,也会分出来一部分用于救助困难群众。

不过,那些即非低保对象,又非城市中产的普通乡镇村民,似乎无缘消费券。在记者的随机访谈中,居住在农村的青年很少有人听说过消费券,更遑论中老年人。而他们也有消费需要,他们可能会去村里的小卖铺买菜卖肉,也可能会去镇上的蛋糕店给孩子买蛋糕,但他们并未被鼓励着消费。

而根据央视网报道,2019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亦具有消费潜力。

另外,根据记者的调查,在回收的203张问卷中,抢到并用了消费券的人共有59人,其中,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天津、苏州、郑州、合肥等新一线城市,宁波、昆明、太原、贵阳等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占72.8%,三四五线城市居民声量微弱。

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研究,经济水平发达、第三产业占比高、财政实力强、财政自给率越高的地区,越倾向于发放消费券,而决定发放金额的主导因素是当地经济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

关键词: 有效拉动内需

责任编辑:hnmd004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