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购物 > 正文

养老双轨制是什么意思?因不公平已经被废除

2020-11-18 15:32:01来源:中研网

养老双轨制是什么意思养老双轨制是指中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行的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

养老双轨制是什么意思

养老双轨制是指中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行的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们,退休后不能得到同等待遇。企业退休人员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同等资职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低两至三倍。

截至2011年2月11日8时,在2011年你最关注的十大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以24284票暂居榜首。“司法公正”和“个人收入”分别位居第二、三位。

共有20623人次参与有关“社会保障”的调查,其中22%的被调查者拥有社会保险;在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中,25%的网民最关心养老保险;94%的网民认为,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社保制度还存在问题中,16%的人认为异地报销存在障碍,13%的网民认为还有一些保险报销门槛过高,报销数额小,保障人群范围小等问题。

回顾近年的两会调查,2010年的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以104304票排在首位;2009年的两会调查,社会保险位居第八位;2008年社保养老也进入两会调查前十。从历年调查来看,有关民生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网民的关注。

有网友指出,企业退休人员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同等资职退休人员的待遇低两至三倍。 退休双轨制不公正、导致养老金差距悬殊。退休待遇双轨制是最大的分配不公,消除退休金双轨制,是消除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老双轨制制度历史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期中国在退休政策上实行的是一轨制。1997年下半年政府把养老金分成二个等级,企业退休人员领的是"基本养老金";而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却给的高,叫"养老金"。而且机关事业单位是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的。

"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

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的工资计发。1990年,中国企业和机关职工年人均离退休费分别为1664元、2006元,差距并不大。2004年则分别为8081元、16532元,前者仅是后者的48.8%,差距十分明显。

原因在于:第一,从1995年起,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调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调整,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调整。第二,公务员退休金增加还受益于1993年和2006年两次工资改革,特别是2006年"工资套改"主要体现在工龄和职务上:工龄越长,职务越大,则涨幅越大,退休工资也按照这个涨幅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样就人为地拉大双轨制的差距。

养老双轨制存在的弊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问题突出。退休金双轨制是对做出同等贡献的企业职工的严重不公。1、调查显示,89%的网友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满,尤其对养老金"双轨制"颇有微词。

网友认为,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过低,如今工资的涨幅也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应该公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员工资金表,加大企业退休人员工资涨幅,甚至彻底取消养老金"双轨制"。

2、"养老金双轨制"造成除了保障体系的"双轨制"问题外,其实与收入分配改革相关联。改变不公平的"养老金双轨制",必须把它嵌入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里,才能理顺分配关系,缩小不合理差异。

3、退休双轨制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较大,引发公平性质疑;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制度上的双轨制,而制度之间又缺乏合理的转移接续安排,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途离职只能'净身出户',阻碍了人才合理流动。

关键词: 养老 双轨制

责任编辑:hnmd004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