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

2020-09-17 16:16:49来源:中研网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用心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用心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一样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透过默读,透过思考,透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好处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透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好处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透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透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样做?透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状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我发现的东西才是自我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状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我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但是,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必须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务必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潜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 鸟的天堂 教学反思

责任编辑:hnmd004

最新资讯